第177章 丶郭嘉与法正。-《三国之星命》
第(2/3)页
“嗯嗯,青州书院”,法正期待的说道,他到要看看刘毅有多少书送,传出去的消息说只要来任职就会送书,天下多少人为之沸腾,这种公然的把知识展露给天下人的机会,真是难得啊。
刘毅笑而不语,青州书院可是将来青州的根基所在,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若是后期的蜀汉有一些顶梁柱,不至于人才这么匮乏,谁胜谁负,犹未可知。
很快就到了政务厅,刘毅推开门看到人都齐了,也习以为常,面色自然的到自己的座位上坐着,法正亦步亦趋的跟在刘毅屁股后面。
“咦,子昂,这位是谁”,郭嘉不用猜就知道进来的是刘毅,灌一口酒想要抬头看了一眼,发现一个少年跟在刘毅的后面也进来政务厅了。
“这位是扶风法正法孝直”,刘毅坐下笑着说道。
法正拱手行礼,危险的站在一旁,左右看了看,不知道应不应该坐在刘毅后面。
“来孝直,给你介绍一下,对面说话的这个酒鬼就是郭嘉郭奉孝,旁边那个坏老头是贾诩贾文和,我旁边这个是戏志才,那边那个是简雍字宪和”,刘毅笑着说道,一口气把所有人介绍完了,继续坐着喝茶。
“在下扶风法正法孝直,以后还请各位多多照顾”,法正笑着说道,命星的高兴告诉他在做的几个人的境界都比他高一些,不敢得瑟了。
“小伙子,好好学习”,郭嘉笑着说道,灌了一口酒,至于刘毅叫他酒鬼的事情,没办法,现在还喝着刘毅家的酒呢,不敢反驳啊。
贾诩戏志才笑着审量了一下法正,感受的到那澎湃的星力,也就明白了这少年不简单。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谁带孝直呢”,刘毅笑着说道,一个个的看向在政务厅的几个人,每一个都装的若无其事。
“奉孝,就你吧”,刘毅看到郭嘉僵硬的放下酒葫芦,然后开始看桌上的政务,觉得郭嘉应该挺合适的。
“啊,为什么是我”,郭嘉一脸无语的说道,分明都没有开口说话,怎么就把自己抓住了呢。
“哪有这么多为什么,就你了”,刘毅也不理郭嘉抱怨。
其实让法正跟着郭嘉刘毅是有一些考虑的,在刘毅看来,郭嘉和法正都是擅长奇谋,很适合让郭嘉带法正。只不过是郭嘉是属于魏国,法正属于蜀国,两者之间真正没有多少交手的时候,不过从战绩也能看出来一点东西,郭嘉比曹操小21岁,但对曹操的宏图伟志似乎了如指掌,对人心的掌握令人发指,当曹操就天下形势向郭嘉问计时,郭嘉总能一语道破要害,给出一些很有实时性的东西,建议曹操乘袁绍攻击公孙瓒之时先消灭吕布。这样不仅能使曹军扩大实力,又可以避免以后曹袁决战时吕布从侧翼威胁曹军。曹操又询问郭嘉,作为谋士,最关键的素质是什么?郭嘉说:战争和下棋一样,没有一场战争是事先部署好的,熟读兵法只是入门,军师的优劣在于临场应变。郭嘉明晰透彻的分析,让曹操一下看到了光明的未来。曹操听完感叹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若郭嘉不死,对他言听计从的曹操便肯定不会误判形势,而是从容布置,徐徐推进,有一个信任的谋士和没有信任的谋士就是这么大的差别,但也不是说荀彧程昱等人没有用,主要是在战争策略上荀彧不擅长,荀彧一般是在老窝搞内政,如果有郭嘉活着,至少曹操的赤壁之败是不太可能的,那依靠那时候曹操的实力,无论孔明周瑜如何天纵奇才,也是无力回天,刘备孙权也只能引颈就戮了。
尽管只有短短十一年,郭嘉却留下了辉煌的业绩。郭嘉在曹操军中时,曹操可谓凯歌高唱捷报频传,成功地统一了北方。郭嘉一去世,曹操的军事成就便显得乏善可陈。用周泽雄先生的话说,也就对付了马腾、韩遂几个“草寇型军阀”。对付孙权、刘备这两大“枭雄”,就有点力不从心,在赤壁还差一点就被烧得焦头烂额。
当时,各路诸侯割据一隅,并无鲸吞四海之志。在这种情况下,郭嘉对一个个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便常常成了曹操获胜的关键。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其亲密程度可见一斑。在严于治军的曹操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
郭嘉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敢于出险招,走钢丝。比如战官渡、征乌丸这两回,别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按照常理,孙策和刘表肯定要趁火打劫,在曹操的背后插一刀子。偏偏郭嘉就敢断言不会,也偏偏曹操就敢听他的,冒此天大的风险。其实官渡之战这一回,是多少有些侥幸的,这个我们以后再说。但征乌丸那一仗,则确实体现了郭嘉的军事天才。
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有史学家说,郭嘉是幸运的,只有曹操这种雄才大略的人,才敢于使用郭嘉这类藐视礼法的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