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二 钱币流通-《逆宋》
第(3/3)页
“臣知道,”赵德昭了然到:“来年的增印,须根据本年度的存贷情形,以及钱币流通来制定。”
“完全正确,”柴宗训说到:“那么请问赵行长,这笔修运河的钱,你贷还是不贷?”
“既有抵押,臣为何不待?”
一纸布告贴遍长江以北,朝廷征发民夫凿通幽州至广陵运河。
随即有百姓叹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眼看这一两年日子有些盼头,却又要服劳役,这苦日子何时是个头啊。”
“不是不是,”立刻有人反驳:“此次劳役,朝廷按日发放工钱,管吃管住,每日两角。”
啥?所有人都凑到了布告边。
须知这个时代,老百姓的日子的确很苦。春种夏育秋收,一般到了冬天,便有各种劳役,譬如通水渠,协运漕粮,或者官府临时摊派的事情。
事情摊到你头上,干也是白干,不干还得交钱。
柴宗训颁布募役法,汴梁附近州县老百姓很快就知道,偏远消息稍灵通的也能知道。但有些闭塞的地方,也许只有部分人知道。
毕竟这个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识字的老百姓也不多。
不过冬天不服劳役,对老百姓来说只是轻松一些,却也一样没有收入。
如今突然来了件活儿,而且是大活,这运河开凿,至少也得一年。
一天两角,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七十块,可比种几亩薄地要强得多。
一时间百姓趋之若鹜,从广陵到幽州一路上都是挑着棉絮,提着锅碗瓢盆的百姓。
柴宗训正欣慰之时,却接到署理江南事务衙门杨延定的弹章,弹劾广陵下相两地知州,不许江南百姓前往北方协助开凿运河。
江南虽商业气息浓厚,但农民还是占绝大多数,如今冬天正是闲着没事的时候,不正好去打个零工么。
杨延定的意思是,开凿运河是朝廷之事,虽是在扬州下相的地界上,但江南百姓也有权参与。不光江南百姓,天下百姓都有权参与,各地方均不得阻拦。
对于运河流经地方的官员来说,以往征发民夫服劳役都是苦差事,但现在工部给钱,都察院监督,谁不想让本地方的老百姓多赚一些呢?
老百姓有钱了,日子过好了,自然就不会造官府的反了嘛。地方清晏,这就是官员的政绩,不就可以升官了嘛,所以纷纷阻止他处百姓前来协助修建运河。
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无奈,柴宗训只得下了一道旨意:运河修建非一朝一夕之事,各地方须保证来年春耕人口充足,且运河流经地域官员,不得阻拦其他地方百姓前来协助开凿。
毕竟这时候交通不便,就算有其他地方百姓前来,人数也不多,并不影响大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