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嗯。”邓阳茂点评道:“歌词比上期有一定的进步,虽然不是特别大,但整首歌词也能算得上优秀了。不过,我感觉他最重要的变化,还是在作曲、乐器的搭配上。明显在以华夏传统古典乐器为基础的同时,加入了不少流行音乐的元素,让整首歌的旋律抓耳很多,好听很多。” 邓欢欢掩嘴偷笑道:“看来汪嘉城没说谎。他上周听了林夕的《发如雪》后,受到的感触良多,对于新歌的创作有了很多的灵感和思路,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华夏风还可以这么创作?” 邓阳茂笑了笑:“不止是他,前面的几位歌手,其实也大多是如此。这期的歌曲,在编曲、旋律、抓耳程度上,明显都有提升。十有八九,都是受到了上期《发如雪》的启发。” 邓欢欢胳膊放在电脑桌前,双手托腮,看着节目镜头转移到还在休息室的林夕,带着崇拜的语气问道:“林夕这算不算是一己之力,改变了华夏风音乐的格局?” 上周之后,不止邓阳茂对林夕推崇备至,甚至在语文课上给学生放《发如雪》听。 邓欢欢也已经成为了林夕的铁杆歌迷。 “恐怕以后歌手在创作华夏风音乐的时候,都会以《发如雪》为例子了。”邓阳茂猜测,随即又好奇地说:“只是不知道……作为新类型华夏风的开创者,林夕这期会带来什么样的新歌?” “我有点担心,林夕在创造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后,因为一些流言蜚语,受到影响,要回到原来的老路去走?”邓欢欢有些担心。 邓阳茂笑了笑,很自信地说道:“不会的。能够创作出《发如雪》这种级别的歌曲,林夕在华夏古典文化上的造诣之深,是九成九的人都达不到的。以林夕的文学水平和音乐水平,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正确的。怎么可能会因为极其个别的人博眼球说一些胡话,就改变自己的风格?” “你等着看吧,林夕的新歌,肯定还是类似于《发如雪》,风格肯定还是延续他这种‘新式华夏风’,不会有多大改变。” “问题只在于,他这周创作新歌的状态时,有没有创作《发如雪》时那么好。” “毕竟要写出一首能够流传多年的封神歌曲,是很吃状态的。没有哪一位诗人,也没有哪一位音乐人,能够保证自己写出的作品,每一首都是巅峰。古往今来,都没人能做到!” 邓欢欢听到自己老父亲这么笃定,心里也基本认可了。 看来今晚还能听到一首类似于《发如雪》半‘伟大’的作品。 在父女两人的交谈中。 第六位歌手何飞鸿上场。 被誉为古装第一美人的何飞鸿,这次发挥也不错。 除了她依然飘然出尘的古装扮相之外,新歌也明显带了一点‘林夕’的痕迹,与上周有所改变。 可能改变没有汪嘉城那么大、那么明显,但整体而言还是提升了,让很多观众发出了感叹。 等到何飞鸿下场之后。 在更大的惊呼和期待中,林夕作为最后一位歌手,终于登上了舞台。 此刻星沙电视台的观众人数,也在这一刻迎来了巅峰。 “东风破?” 在一阵悠扬的琴声中,电视上浮现出三个字的歌名,满怀期待的邓阳茂眼神微微一愣,下意识地道:“琵琶曲?” 邓欢欢这一点就真的不懂了,问道:“老爸,东风破是什么意思?我怎么感觉有点像是古代的词牌名?但我似乎也不记得有哪一首著名诗词的词牌名,叫做‘东风破’?” 作为诗词大会决赛选手的她,几乎稍微有点名气的诗词,她都能背诵。 但她背过很多词牌名,比如卜算子、浣溪沙、忆江南、如梦令、长相思、一剪梅、青玉案、江城子、渔家傲、苏幕遮、丑奴儿、虞美人、西江月…… 她知道的词牌名,至少有数十种。 可从来没听说过‘东风破’。 但是这三个字的含义和解构,下意识的又让她想到了词牌名。 直觉告诉她,这三个字大概率是词牌名。 果然,邓阳茂点头说道:“这的确是两宋时期的一个小众‘词牌名’,但几乎没有诗词流传下来。因为这个词牌名,据传本是一个琵琶曲……林夕怎么会想到以这个微歌名的?难道说,他真要改变风格,写一首真正古典类型的歌词?” 刚才他还在信誓旦旦地说,以林夕的文学造诣,心中有数得很,不会被几个砖家的意见而左右。 结果没多久,林夕就苗头不对了。 要是林夕真的放弃了自己开创的大道,转而写古曲,那可真的就很不明智了。(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