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座超级巨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功能结构”,就算脱离了核心也能够单独使用,只不过对宇宙规律的影响会变得十分有限,而这种“结构性”也是巨构建筑的特征,哪怕其占地面积十分巨大,也依然会被称为“巨构”。 不过这种层次的巨构,其消耗的能量也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 那些恒星看似是在为“创世之柱”提供能量,但实际上那只是用来维护巨构正常运行的基础能源部分而已。 修改宇宙规律可不是随便说一下就能改变的,这需要极为庞大的能量。 如果想要启动“创世之柱”修改规律的功能,那李文渊需要一次性燃尽数十颗相当于太阳质量的恒星才能够得到启动一次的能量,而且还只能做到最简单的一些修改。 “也难怪那个‘记录者’启动他们那所谓的‘创造之一’时还需要申请……这么一个‘吃星大户’任谁都不好负担……” 宇宙中的恒星确实很多,而且其中有些大质量的还可以一个顶一亿个,但“创世之柱”确实是一个耗能大户。 重点不是在恒星数量上,而是在于如何将那些巨大的能量源一次性运过来。 说起来挺有趣,“创世之柱”那些在星系中围绕着恒星的多层环世界,基本都是一种“电池环世界”。 上边只有负责能源传输和能源储存的高能电容器,这片宇宙许多都在改变,唯有能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为此,李文渊还提前储备了许多超大质量恒星在亚空间之中,用于供给“创世之柱”来“燃烧”。 “……都多久了,我都快忘记这种为能源而考虑的感觉了……” 他如此感慨了一句,随即便正式开始研究如何使用这座巨构来进入那个“牢笼”星系。 之前他曾在现在所在的这个旋涡星系中实验了一下“创世之柱”的效果,结果很令人满意,有一片星域的空间在一瞬间被凭空拉长了五千光年,而这种简单的“空间尺寸”的修改则耗费了他十五颗太阳质量的恒星。 这次实验十分短暂地就结束了,他也没再管过那片星域,殊不知在旋涡星系中的其他文明看来,那片星域的红移被凭空拉长了一大截,就像是那些星系突然间在一秒内进行了一次超光速的移动,而且这个速度相当之快,比他们的“超空间引擎”还要快上不少。 于是那片星域就被列为了“严重未知宇宙异常现象”的管制地带,无数联盟的科学家对此地趋之若鹜。 这些事情李文渊当然不会知道,但就算是他知道了他也不会在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