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依臣所见,既然是弘扬大明国威,战船的尺寸过小。” 林浩可是掌握着21世界造船技术的存在,朱棣所说的船只尺寸,排水量不过百余吨,若是遇上稍微大点的风浪都得全军覆没。 虽说大明的资源有限,但造出万吨排水的小型轮船,应当不成问题。 “如此尺寸,乃是历史以来,规模最甚者,若是还小,只怕以大明的技术造不出来。” 朱棣无奈摆了摆手,就好比能拿加特林,谁还使鸟枪。 “陛下放心,只要朝廷出银子,桃源研究所有把握造出,长一百四十丈,广六十二丈的船舶。” 林浩微眯着眼道,桃源可以出人出力,可这银子总得朝廷出吧。 长一百四十丈,广六十二丈的船舶! 朱棣几人皆是倒吸一口凉气,如此大的船舶,人站在一旁,与蝼蚁有何区别? 若当真能造出,所耗费之人力物力,绝对是天文数字。 “这得花多少银子?” 朱棣下意识咽了咽口水,若是换作以前,那真是想也不敢想。 “一艘船舶的造价约在二十万两左右,最多两年便可下海。” 林浩如实说道,按照先前研究所设计的图纸,工期的确需要一年半,再加上测试等等,到下海也需半年光景。 正好与历史上的永乐三年,郑和下西洋对上。 郑和脸色顿时落寞几分,二十万两一艘,对于如今的朝廷来说,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 特别是用作于航海这等虚无缥缈的事上,陛下决不可能答应。 有生之年,是否能够站在大洋彼岸的土地上,眺望大明。 “二十万一艘,倒也划算。” 朱棣摸着下巴,思索道。 郑和眼神中顿时燃起一丝希望。 “陛下,二十万两一艘绝对划算,船舶之上还配备着桃源研究所最新研发的动力系统,能够大幅度缩减航海时间。” 林浩面带笑意道。 “商人向来无利不起早,航海事业是为了大明,林爱卿就按照成本十万两一艘,替朝廷造船,若有不够,就由你私人掏腰包补上。” 朱棣微眯着眼,嘴角勾勒起一抹弧度。 卧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