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未曾预料的“好办”-《血月维度》


    第(3/3)页

    比如,你觉得你很聪明,但是你数学59分。大多数人在出现认知失调的时候,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尽一切可能去平衡认知。

    比如,那天天气不好,闷闷的影响我考试心情。这样的话,你很聪明和你考59分就不冲突了。

    你的认知就平衡了。当然,也有少数人,用

    “其实我不聪明,所以我考了59分”来平衡认知。总之,最后总要达成一种平衡。

    楼主说的期望和失望也是这个理。期望如果很高的话一般伴随着强大的信心。

    比如,你买了彩票,只是碰运气,不会存在信心的问题,你就不会有很高的期望。

    但是如果你孙杨拿冠军期望很高,一定有东西给了很高的信心,比如他很强,过去成绩都很优秀等。

    当我们知道高期望伴随着高信心之后,那失望越大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认知失调。

    比如,孙杨很强,但是他输了,强烈的认知失调会导致失望感。顺序就是这样的:期望越高表示信心越强;信心越强,导致失败后认知失调感越强;认识失调越强,带给我们的感受就是强烈的失望感。

    所以杜锦要做的就是给木卫三政府打好心理预防针,到时别自己什么都做不到,把自己赶走是小事,要是被认为自己也是内应的一员给逮捕起来,那杜锦就真的冤枉死了,他可没有试过,在血印世界中死亡的话,现世的他还能不能活着,但直接告诉他,大抵应该是活不成了。

    张锦听完杜锦的话,内心的紧张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他刚刚都做好游说数天,以诚意来感化的决心了,没想到杜锦比他想象中还要

    “好办”,至于杜锦最后说的,军政府已经有过了讨论,按照总督封季同的话来说,即便杜锦没有发现什么,木卫三军政府也不会做杀鸡取卵、忘恩负义的事,只不过要是杜锦身上的希望也消失的话,木卫三只能为了很可能马上到来的战争,对内部的一切可疑人员进行

    “清洗”。虽然可以预料到这场

    “清洗”将会是多么的血腥和残酷,但如果是为了整个殖民地的人,那这些牺牲只能说在所难免的,而张锦自然是最不想看到那一幕的,昔日的战友、朋友惨死在血波中,那样的场景他想一想都觉得后怕,但如果自己的朋友和战友本身就是内应,即便张锦出于职责将其举报或者就地枪决,可他的内心并不会平静,并且往昔的种种,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忘却的。

    总督封季同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才想要杜锦找出那些被腐化的内应,而不是找到一个就地判决,他不相信合一教会引诱这么多和他一切为了夏国复兴而奋斗坠入深渊,在他看来,只有让杜锦找到这些内应被合一教使用了哪种手段,才能让他的这些部下恢复正常,而不是被自己残忍无情的判决。

    所谓的叛徒往往有四种:1.掌握有大量的情报,因为荣华富贵当了叛徒,这种人本身被组织给予厚望,掌握的消息透露给敌方,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动摇了我方军心,重大军事计划需要重新修订,重要人员需要转移,潜伏人员需要替换,在这一段时间会有大量的军人,高层干部,间谍因为消息泄露被杀,这种人在感情上也好还是在其他方面也好,即使不是叛徒,哪怕是作为敌人找出这么关键线索的人也应该是必杀的,更何况感情上的背叛罪加一等。

    2.受不了严刑逼供,家人威胁等第二种情况,这样的人其实很大程度上不一定能造成上一种情况那么严重的后果,因为这类人一般会慢慢交代一些已经做过的事情,然后慢慢提供最近的新情报,在这段时间里,已经拖延了时间,重要人员计划已经开始撤离和变更,虽然感情上依然是背叛了信任,但是不能说爱己,爱家放在爱国之前行为是错误的吧,对无国无家,但是无家同样也就无国,并且人家上战场就已经证明了自己为了爱国已经舍弃了自己和家庭一次,对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