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李家明不看好那帮狂热分子的计划,仅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文化差异,但他不会说出来。即使在香港路演时,有记者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也是巧妙地化解,而且为自己公司的非议正名。 “对不起,你是《明报》的记者?哦,查老爷子的部下,我小时候可是他的铁杆书迷,最遗憾的事就是他封笔不写了,愧疚的是我看的都是盗版书。” “你刚才问的是什么?哦,这个问题啊,我觉得你的看法是错的。这是互联网时代,很多观念是要更新的,比方说羊毛真的出在羊身上吗? 不对,羊毛还可以长在猪身上。比如门户网站给网民免费提供新闻,出钱的却是广告商。文化差异确实是个问题,但网络游戏的受众是年轻人,什么是年轻人?说得好听叫‘热血沸腾’,不好听则叫就容易冲动。 一言不合,挥拳相向,这才是年轻人。《凯旋》里的PK体系,很符合年轻人的性格,在现实社会里他们必须遵守法律,不可能随意与人冲突,但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则可以。 等等,我的话还没说完。我认为凡事堵不如疏,年轻人有暴力因子,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做事有冲劲,坏事是只要一煽动就容易头脑发热,破坏性极强。 如果能够通过网络游戏,将年轻人的破坏性释放在虚拟世界里,那么他们在现实世界里或许更为冷静、平和。当然,这是我的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确。我们需要大量的数据,对网络游戏的利弊进行评估,最后创造出一款相对完美的游戏。……” 滔滔不绝,李家明将记者招待会变成了讲座、讨论会,一显他经济学家的本色,不但从经济的角度更从社会的角度对游戏的利弊进行阐述,把各路记者的责难一推二净。 牛逼,从台下的马桦腾到他的团队核心成员曾理青,对李家明这种演讲能力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国内正在声讨游戏对年轻人的影响,没想到这位老兄却能为之辩护,并能找出这么多有利的理由,而且每一天都是有理有据,简直是天纵其材。 天纵其材? 有点,抛开那些以后有人会总结出来的东西,李家明也结合自己的学识提出一个新的看法——网络游戏其实还可以是一种交际手段。两三个互不相识的年轻人凑在一起,如果他们都爱好体育,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将体育换成游戏,这不也是一个共同话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