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突然间的感动-《重生之跃龙门》
第(2/3)页
“ming,我可以指导你攻读博士学位,但你如果想研究信息学这样与现实结合异常紧密的学术理论,这条路是根本走不通的。
想清楚了吗?政治人物需要讨好选民、企业家需要讨好客户、学者则要坚持学术诚实,这其中的界限是几乎不可能跨越的。你想去尝试跨界,那就只有从事不敏感的新型经济研究,这也正是你的长项。”
美国大学里教授与国内的不同,指导学生是他们的工作职责,而非是权利。李家明在学术和事业方面的表现都异常出色,斯宾塞教授希望他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为学校增光添彩,但出于他的专业素养,他又必须把学生或许没想到的一些问题指出来。
“ming,我想不明白,与其你花四五年的时间,拿一个对你事业并无多大帮助的学位,何不一心做你的事业?”
如果这是在国内,面对萧大人那样的导师,李家明很容易用‘读书可以明智’作为理由糊弄过去,因为对方深谙‘成功学’,但面对斯宾塞这样的美国人,却不能找借口。问题的关键,还是双方的文化差异,美国是个诚信社会,只要你失去了诚信,整个人都会被否定,这是作为公众人物的李家明不能承受的后果。
坐在斯宾塞教授的办公室里沉默良久,李家明只好放弃追随教授研究经济信息学的念头,转向研究互联网、物联网衍生的新型经济。可即使是这样,斯宾塞教授依然劝诫。
“你确定?ming,我不太了解你们东亚的文化,但我可以告诉你我的观点。我们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钱,那些改变世界之类的话,只能是一个口号而已。
只有通过一种具体的工具,将个人的成就、贡献量化,才能促进这个社会更好的进步。在没有找到更好的量化工具之前,金钱无疑是目前最好的工具。”
这话很世俗,可经济学家研究的是经济、金钱,可不就是彻底的世俗化?这也是为什么知识分子都是****,唯独经济学家是****的原因,因为他们都习惯用冰冷的数据、逻辑推理说话。他们向社会提供的建设,永远是最理智的,却永远不会是最合时宜的。
在美国学到了诚信的李家明不避讳,说起他对家人的承诺,但也表达了自己对学术研究的兴趣。
“教授,我认为作为单个的人,总是需要理想、爱好。我的爱好并不多,研究学术是我不多的爱好之一,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这方面,而不是去做一些纸醉金迷的事。
并且,我认为企业家需要激情,需要用梦想激励他的团队,如果我有扎实的学术背景,或许能让我在决策的时候更好地保持理智。”
既然如此坚持,斯宾塞教授也不再反对,虽然他无法理解所谓‘对家人的承诺’,而且他提建议是出于专业素养,并不是出于其他目的。功利一点说,收下李家明这样的博士生,对他和学院是有莫大好处的。
“ok,以后的经济研讨活动,我建议你多听少说,更不要对敏感问题发表看法。如果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或是不明白的地方,我们再来私下讨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