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盛名之下好谋利-《重生之跃龙门》


    第(2/3)页

    如此巨大的成功,李家明就不可能再躲在书斋里,他得接受各路媒体的采访。采访即是暴光度,也是对产品的宣传,这样的好事他会放过?花花轿子人抬人,知道如何讨好美国人民的李家明,也在各种场合阐述他的美国梦,将上次新产品发布会上的励志故事一再讲述。

    可是,即使李家明连续接受各大主流媒体的采访,后面依然跟着一堆的狗仔。被人跟踪、被人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日子不好过啊,但李家明不用公司公关部的人提醒,都知道如何洁身自好,如何保持他的良好公众形象。

    呵呵,这是个眼球经济的时代,创始人有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会让自己做什么都事半功倍,也能让公司的形象变得高大。这些东西,李家明比市场部、公关部的那些家伙更清楚,何况他早过了那个张扬的心态。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李家明刻板的生活,让那些狗仔们绝望了。学校、公司、公寓,学校、公司、公寓,每天六点钟起床跑步、打球;晚上六点—九点在公司处理公务;十二点书房里的灯准时熄灭,拍不到有价值照片的狗仔们只好哀叹——这是个中世纪的苦行僧。

    国内的媒体倒能找到李家明的八卦,从打架事件到他捐款给老家,都能从里面挑出刺来,可谁敢报道?新闻媒体是受政府领导的,政府正在宣传‘汉华奇迹’,谁敢给政府添堵?

    倒是被李家明叔伯、老师们推选的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胡师公,把基金会的事理顺后,打电话来找麻烦了。

    捐款只捐给自己出生的乡镇,连隔壁乡镇的都不给一毛钱?那些地板厂、模板厂还有食用菌公司的员工,是不是都是崇乡人?既然他们出了力,帮你们李家赚了钱,你现在有了钱,能把他们也不包括进来?

    没问题,当初说只照顾崇乡人,那是堵叔伯们的嘴。现在有德高望重的胡师公去劝说,李家明当然满口答应。

    基层升官难啊,这位数年前就退居二线的胡师公,能在竞争那么激烈的基层爬到副处,除了能力突出外,情商也是极高的。他打电话之前就知道李家明肯定会同意,而且还知道这样的人最喜欢听什么,怎样糊弄这样的人掏出更多的钱来办教育。

    为什么?

    到了他这个年纪、地位,对物质已经没多少追求了,他要的是身后名,而这位十几年前认的徒孙,就有那个能力帮他县志留名!

    因此,等李家明答应完后,胡师公以一种教训的口气道:“家明,你有的是钱,说你是华人首富都可以了。我跟你讲,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又是个能赚不会花的人,留那么多钱干什么?还不如多捐点出来办教育,把老家的教育办好来,以后那些伢子、妹子还不记你的情?”

    什么叫‘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话说得刺耳,可重传承的李家明就愿意听这种话。王老师是胡师公学生,自己又是王老师的学生,能这样跟自己这样说话,那就代表着师生之间的传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