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神算》


    第(3/3)页

    邵雍说:“洛阳城北有座邙山,邙山夏鸡沟家家住窑洞,你到那里去找吧。”接着又将“堆”字反复看了看说:“左边之‘土’移上边,土上加土便是‘山’,‘山’下有‘佳’成‘崔’字,崔氏佳妻在山间。你到邙山夏鸡沟打听崔氏佳妻,便能找到你的儿子。”

    老汉听了这话,谢过邵雍直奔夏鸡沟,果然在那里找到了多年不见的儿子。原来,儿子那天回家被大风刮到山沟里,摔昏了过去,后被去南方做生意崔先生救起,跟他来到这里,被崔家招为上门女婿。原想回家,但不知道回家的路所以一直没消息。

    点评:在数术学中存在许多对应关系,如风水学中的象与数,命理学中的干与支等等,然都属时空对应之大范畴,都符合“宇宙全息统一规律”。故而有志数术研究的读者,对“全息论”不可视而不见。

    洛河杜鹃鸣叫,大宋国乱将至:

    洛水河上有一座很有名的桥,叫做天津桥。横跨洛河南北,象一条卧龙似的。每当明月高悬,把月光洒向河面,波光桥影,朦胧迷离,使人陶醉。邵雍曾在一首诗里赞美说:“春看洛城花,夏赏天津月。”他在洛河滩上居住时,常常到天津桥上散步,仰望洁白的明月,倾听滔滔的流水。

    治平年间的一天夜晚,邵雍与儿子伯温来天津侨商赏月。正当忘情的时候,忽然阴风四起,仰望天空,黑云遮月。不一会儿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这杜鹃鸟可不像百灵鸟那样叫得动听,自古有“杜鹃滴血”的说法,说是杜鹃鸣叫,声音凄惨,常常叫得嘴中滴血。今日听来,果真让人撕心裂肺,凄苦难当,连那洛河流水也似有呜咽之声。

    邵雍见状,眉头紧锁,忧心忡忡。伯温问道:“父亲,您的心情为何如此沉重?”邵雍说:“杜鹃是南方之鸟,洛阳过去没有,今日飞来,天下将乱呀!”伯温不解地问:“为什么?”邵雍说:“《春秋》上讲‘六鷁(古书上说的一种水鸟)退飞,鸲鹆(即八哥)来巢,气使之也。’禽鸟之类先天气而行,今杜鹃飞来北方,说明地气将自南而北。”伯温又问:“地气自南而北,天下就会大乱吗?”邵雍说:“根据往日经验,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地气自南而北。几年以后,我大宋有灾难。”伯温担心地说:“那么哪里可避乱?”邵雍告诉他:“蜀地可避乱。”宣和末年,伯温率领全家迁往西蜀,幸免于金国南侵之乱。后人都称说:“邵康节闻鹃声而知天下将乱。”

    总评:

    阴阳之理,乃是对世间万事万物运动发展规律的总概括;阴阳之道,乃是易占所有方法之提纲。故而,对阴阳之参悟程度,决定着易占水平的高低。阴阳互根,决定着时与空的不可分性,也决定着象与数的相互对应。通此,则易占何难?晓此,则万物皆为我师!

    今人学习《梅花易数》,多拘泥于“体用生克”等死法,更有以此推出的“全吉日时计算法”,使其死法更死,框中加框,令后学者永远在易占门外徘徊。

    也曾闻言,有人责怪《梅花易数》有错,认为所授之法不灵。殊不知,作者是个“复式编制”的高手,常人自然难解其中奥妙。我们刚开始学习加减法时,老师教我们搬着手指数数,倘若我们一直停留于此,遇上大数的复杂运算就会经常出错。这个浅显的道理懂了,你就不会掉进“体用生克”等死法的陷阱,而对 “三要”、“十应”诸篇视而不见了。

    如果你尝试着将“三要”、“十应”加以应用,你的易占实践会告诉你:这些才是《梅花易数》的精髓,也是易占真谛之所在。

    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说:事事用心即为占。故而《梅花易数》“占卜玄机”总论道:“嗟乎!占卜之道要变通。得变通之道者,在乎心易之妙耳。”今人张延生深得此悟,将“梅花易数”之法应用自如,并将自己的体悟汇编命名为《心易》。

    占卜之道要“变通”,变通之学在“心易”,心易之术出“性理”。是故《梅花易数》“三要灵感”篇开章明义:“夫《易》者,性理之学也。”由此可见,“性理”二字乃占卜之机关所在。

    性,即本性,乃事物之本质;

    理,即道理,乃事物之规律。

    《易》云:“理尽性,以至于命。”天下事物,莫过于一理,只有弄懂了事物的道理,才能直达它的本质,把握住它的命运。如此才会如庖丁解牛,恰到好处,料事如神。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