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章:明州港-《求活在金朝末年》


    第(2/3)页

    陈宪新造的启明星级帆船,长二十二米,重百吨出头,满载排水量不过两百吨出头,按照这个时代的算法,属于将近两千料(载重量两千石,约合一百二十吨)的中型海船。这样的大船,在甬江航道中,竟然并不算太起眼。

    王盛向着宽阔的江面看去,别说两千料的帆船,比启明星级商船大一倍的四五千料的大船也并不罕见。

    就算在王盛的船队中,启明星级帆船也不是最大的,最大的是一艘典型的密州红头船,这艘船属于密州大海商徐文,是一艘四千料(载重量两百四十吨左右)的帆船。

    随着船队进入甬江口,王盛下令,让船上的士兵脱下盔甲,换上水手衣服,一部分水兵留在甲板下面的军火库值班室值班,以防意外发生。

    很快,船队沿着甬江缓缓抵达了三江口附近。

    抵达目的地后,徐家商船上放出一条小船,载着徐家掌柜和几个伙计先登上甬江东岸的码头。

    小半个时辰后,徐家掌柜从码头返回坐船,挂出旗帜,示意大家随他靠岸。

    作为密州数一数二的大海商,徐家在明州港有着广阔的人脉。

    十余艘帆船靠岸后,几个穿着宋国公服的官吏在徐家掌柜的陪同下,一一登船点检。

    在每人收了徐掌柜或多或少的金饼之后,这些官吏草草的验看登记了货物之后,便下船去了。

    对于王盛的六搜船上的货物,只登记了铁器,藏在底仓的玻璃,转轮火枪,肥皂等货物都没有登记。

    接下来,王盛组织人手,按照是市舶场官员登记的货物货物的数额,从船上卸下数额十分之一的铁器,装上了市舶场运送抽分的马车(所谓抽分就是抽成,相当于市舶税),拿到了市舶司的公凭。

    有了这张公凭,王盛就能在明州港发卖船上的货物了。

    接下来几天,王盛在徐家掌柜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些明州坐商,开始销售船上的货物。

    事实证明,陈宪的眼光还算不错,他给商船准备的货物,明州商人都非常感兴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