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三章:后悔-《求活在金朝末年》


    第(2/3)页

    陈宪抵达新庄子后不久,北边山上放哨的士兵也按照预案赶到了新庄子。

    通过这两个哨兵,陈宪知道了突然到来的这支军队的具体情况。

    一共三千五百人,其中最前面是两千左右步兵,中间是大约四百人的牵马而行的骑兵,最后是大约一千人的步兵。

    根据哨兵观察时这支军队的位置,行进的速度,以及哨兵从山上返回来的时间,陈宪推断,此时这支军队应该快进入西庄子的范围。

    又过了大约半个小时,陈宪刚到新庄子时派出的侦察兵回来了。

    侦察兵带来了更详细的情报。

    敌人当先而行的两千步兵披甲率高达三成以上,应该是精兵,最后那一千步兵无人披甲,却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杆有点类似三眼神火枪的武器,只是那武器前面没有枪尖,柄短了很多。

    有了这些三眼枪,这支军队的来历,就呼之欲出了。

    对于彭义斌会带着飞虎寨的人来报仇,陈宪并不感到意外,让他意外的是,对方竟然带了这么多人来!

    如果杨妙真没有骗陈宪的话,那飞虎寨差不多一大半的力量都在这里了。

    这个时候,陈宪不由开始后悔自己没有早些研制大炮。

    到这个时候,陈宪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在生存都没办法保证的情况下,太长远的考虑,有时候就等于作死。

    不过这世上可没有后悔药。

    这时候也只能拖着几个做实验用的小炮上了

    亏得陈宪研究大炮,从一开始就是齐头并进,虽然材料精炼还在试验阶段,但他已经用购买的粗铜加了大约10%的锡炼制了青铜,铸造了几口小炮,用来测试大炮的射击数据。

    陈宪直接按照欧洲近代的方法,将大炮的规格按照射出炮弹的重量,分为一斤炮,两斤炮,三斤炮……

    这种分法有他的道理在,在大航海时代,大炮的主流是加农炮,也就是那种依靠实心弹丸杀伤的大炮,这种大炮的威力,在同样射程的情况下,和它射出的炮弹的重量有着直接的正比关系。

    在试验阶段,陈宪铸了两口一斤炮,两口两斤炮,和一口三斤炮,用来试验大炮的射程,装药量,弹道,后坐力,以及检验炮车的强度,以获得数据,来设计更大的炮,更大的炮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