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六章:水库-《求活在金朝末年》
第(2/3)页
陈宪将工程二队的三百多人分成六组,一组负责编制竹框,一组收集开采运输石块,一组将收集和开采石块运输到大坝附近,一组人负责将石块装入竹筐,堆放到河沟中。
为了开采石头,陈宪甚至动用了火药。
第五组在陈宪指定的山梁上开挖沟渠。
陈宪则亲自带领一队,测绘标记灌溉渠。
挖渠这工作,看着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实际上,还是有技巧的。
挖水渠,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整条渠的绝对高度。
我们都知道,人的眼睛在判断地形的绝对高度时,往往会受到地形的干扰,有时候我们肉眼看着明明是上坡路,结果骑车通过的时候,反而感觉很轻松,明明看着是下坡路,反而会很吃力,这都是眼睛的错觉造成的。
骑自行车看错上下坡,顶多是多变一次速而已,修渠如果弄错了相对高度,那就麻烦了,送水的时候,不是送不上去,就是溢出去了。
所以,修沟渠的时候,确定整条渠的绝对高度就很重要。
陈宪用木槽子装上水,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水平尺,用来测量沟渠的绝对高度。
为了保证水平尺的精度,他将水平尺做的很长,有三米多长,里面装上水,用墨盒弹上一条直线,然后一点点的找平,等到水槽里的水面和墨线平行的时候,就说明这个水平尺已经处于水平位置,然后通过肉眼顺着水平尺观察目标位置的相对高度,进行标记。
就靠着这个简陋的水平尺,陈宪带着人在山梁距离梁顶大约六米的位置挖了一条横沟。
等到水坝建成,就可以通过这条横沟将水引向两边。
根据地势,陈宪修建了一条将近一公里长的横沟,等到横沟里蓄水之后,就能通过一条条和横沟相交的竖渠将水从横沟里引向南边的低洼地带,形成一条条灌溉渠。
随着手下士兵的家属不断的移居到新庄子,陈宪的农业合作社的人手也逐渐充足。
如今的农业合作社的农工队已经是一支将两百多人的队伍,用来种一千多亩地,绝对是一种浪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