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它一定还会有别的研发计划! 有了第一次是偶然,但有了第二次,那就需要重视了。 廖青山把流片工作安排了下去,对公司高层写起报告来。 …… 竹堑那边湾积电对燧石科技的看法,燧石研究院内部是不得而知的。 但燧石研究院内部确实是士气高涨的时候。 一个集成电路设计和系统实验室,一个半导体工艺实验室,坐拥两千平米的工作区域,配备了最好的设备,同时攻关着多个项目。 老板自己和倪院士,领着林耀东以及新引进的一些半导体科研人才,攻关存储芯片。 刘汉豪带着原来的几个精英骨干,攻关视频编解码芯片和影像处理器。 而原来的一些精英骨干,则分别独立带组,去做u盘控制芯片和音频芯片的升级和其他版本。 燧石研究院俨然已经是国内颇具声势的芯片研究机构了。 至少在燧石研究院的内部,是这么认为的。 但此刻在外部,芯片领域的视线都被龙芯吸引着。 自从9月底,龙芯发布会举办以来,这枚芯片,就被誉为“第一颗中国芯”。 芯片这东西,在普通人眼中,实在是太高大上了。 科普的时候,总是讲到,一枚指甲盖大的芯片上,集成了几百、几千万个晶体管。 然后还总配一个手指捻着晶体管的图片。 但芯片所涉及的知识确实太专业,在媒体的一片赞誉、民众的欢呼期待声中,胡威武其实是很冷静的。 自项目设立之初起,华科院计算所的领导就明确了,这是一枚更通用的芯片。 根本就不在和英特尔比赛的赛道上。 原因很简单,暂时根本比不过。 它瞄准的是对“安全”有特殊要求的国家各个领域,用以满足其中方方面面的电子设备的芯片需求。 它根本就不是要在个人电脑这个领域,去与英特尔竞争,虽然它也能满足低端机器的需要。 但普通人并不懂这些。 普通人沉迷的,是媒体上那种“可以对英特尔、amd说不了”的言语气氛,是七八号人、两三条qiang,是十五个月就流片成功,被取名为狗剩{godson}希望好养活的这种典型英雄故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