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魏嗣听完苏代这番话,脸色自然不悦了,不过其也明白苏代可是不知道自己与那两名刺客,乐毅与如耳可是相识的了,自己也便说出来,所以也只能不作声了。 如耳似乎发现到了魏嗣表情有什么不对,便走出来说道: “苏代先生,我觉得这区区两个逃犯之事不过一小事而已,不足挂耳、不足挂耳,我们该好好继续讨论之前秦国撤兵之事了。” 陈轸也说道: “是啊,这种小事确实不该是我们该议论的。” 魏嗣便也转话题询问着: “不知道三位觉得韩国这次经此一败,日后又当如何呢?” 苏代回着: “臣觉得韩国经此一败,再加上之前几次战役,已死伤近二十万,大伤元气了,至少十年之内是没有能力再发动大规模战役了。” 如耳说着: “是啊,韩国这战之后,确实没有任何战斗力了,看来只会在我们魏、秦、楚三国之间摇摆不定了,所以臣觉得大王您应该赶紧派个使者,送点金箔去韩国慰劳韩王,以此继续巩固我们魏、韩同盟关系,以免被秦国钻了空子!” 魏嗣便问如耳: “依您这么说,莫非韩国可能想要投靠秦国?” 如耳点了点头: “是啊,据臣所知,韩王早就有意把其太子仓再次送往秦国为质去了,而经此一败,韩国重新丢失了函谷关,上洛之地,已如强弩之末了,若其不与秦国结盟,等秦国再发兵,那韩国可能宜阳等三川之地都要丢了。” 陈轸也说道: “如耳先生说的对,韩国现在选择只能是把已经丢失的函谷关、上洛之地承认赠给秦国,再把太子仓送往秦国为质,这样秦国才会暂且放过韩国。” 魏嗣又问: “那依诸卿之前说的,楚国应该是把军队调去攻打秦国了,可是为什么现在却迟迟没有收到楚国与秦国交战消息呢?” 如耳回着: “楚国得知秦国撤兵了,肯定也不会贸然去进攻秦国了,所以自然是不会再发生战争了。” 魏嗣便问: “那依三位卿家之说,我们魏国现在该如何是好呢?” 苏代便说道: “大王您现在应该赶紧从河西抽调一部分兵马,再加上安邑五万守军,以夺回故地之由,南下重新占领曲沃、焦、陕等上洛之地,毕竟秦军现在主力肯定是已经退回蓝田了的,而且韩王也已经放弃这些地方了,乃是我们魏国重新夺回来的大好时机啊!” 魏嗣点了点头: “好,待会我就命人去传令夺回上洛之地。” 如耳也说道: “不过大王您现在可不能仅仅只是出兵,还得做好邦交之事,尤其是楚、韩两国!” 魏嗣便问: “那依您之意,莫非要立刻派人去出使韩国和楚国吗?” 如耳点了点头: “是的,臣觉得臣去楚国出使最为合适了,至于韩国,那得看陈轸和苏代先生之意了!” 苏代马上说道: “臣愿意去出使韩国,面见韩王。” 陈轸对着如耳和苏代露出了一丝笑意: “两位先生都要抢着去出使楚国和韩国,让我陈轸又该如何自处呢?” 如耳拍了拍陈轸肩膀: “先生您就好好陪着大王,在大王身边出谋划策就行了,这等奔波之事还是由我和苏代先生去就行了,反正我们俩也早就习惯了!” 魏嗣这时感慨的说了句: “要是犀首先生尚在就好了!” 陈轸见魏嗣表情有些沉重,就过来安慰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