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黄佳艾和李大婶跑了几个促销点,又去超市里打堆台。 “水泡梨水泡梨,人人都爱吃的水泡梨,正在试吃进行中。买不买没关系啊,尝尝也可以。” 超市里的人普遍带着购物的目的性,尤其是比较集中,通过黄佳艾教李大婶的专业术语,路过的顾客对水泡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许多人会带个一两斤尝尝。 “之前没见过这个,是新产品?” 黄佳艾赶紧说道:“是的,现在正在推广阶段,卖得也便宜。大哥家人多吗?或者是要送人也可以,这是当地的特产。我建议带这个桶装的,25块钱一桶,有两公斤。” “嗯。我想拿去送病人。” 黄佳艾说道:“可以的,可以的。我们泡制水泡梨,从来不放白糖,都是甘草的甜味。” “那给我来两桶,这保质期多长时间?” “只要不开封的话,半个月是没问题的。” “行吧。” 黄佳艾又跑了另外的点,还有公园的小卖部,平时公园里老人比较多。 天热的情况下,年轻人比较喜欢喝奶茶,老人比较容易接受水果。水泡梨符合老人的口味,买的人更多了。 公园那个点是李大婶卖得最好的,她是自来熟,站在那里推销水泡梨站着也无聊,只要有人跟她搭话,她就能拉着人家磕叨上一阵。 公园里的大爷大妈平时就喜欢跟她站着聊天,然后聊完之后就顺带买一袋梨回去。 李大婶学会黄佳艾的那些专业术语,城里人也比较能接受,晓得了水泡梨的口感和作用,买的人比以前更多。 黄佳艾这下才放心地回到村子,把推广的活交给李大婶,再由李大婶去交给其他的业务员。 冬天临近,村民们都按着县林业局指导员教的办法,帮着鲁沙梨穿上一层“衣裳”。 “有这稻草做保护,我们的梨树明年应该会更好。” “梨树长得忒快。” “琢磨着明年就能开花,秋天就能结果子。” “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就能把梨子摘下拿去城里卖,肯定能赚一笔。” 有个大姐说道:“谁说不是呢?我听小黄说,已经有一个厂要跟我们预定鲁沙梨。那可是一个大工厂,说是要当做中秋节给员工的馈赠。” “太好了!” “大家赶紧忙着手上的活,咋还畅想起未来了?” “人小黄说了,要有梦想才有动力。” “眼看着这冬天快来了,我们的水泡梨销量一定会下降。”一个村民懊恼地说道:“我们的厂子依旧在运转,到时候会不会供大于求?” “有领导,咱们不担心。” …… 黄佳艾许久没来过水泡梨农村合作社,一走进来就听见大家在七嘴八舌地议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