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行踪代表寻宝行动轨迹-《古刹的密码》
第(2/3)页
李教授摆弄着手里的笔说:“本城解放后没多久,全国陆续解放,海峡两岸进入相互对峙的状况;他是台湾人,要想在两岸封锁前出境,跟着哪一拨也不好走。他是日本僧人的徒弟,却不是日本人,如果当时无法作为日本人回日本,以他的僧人身份,又不能跟撤去台湾的军人走,或就滞留大陆了。”
李如慧端起热水壶给李教授的杯里续水,点头说:“有道理。”
李教授继续说着他的分析:“台湾人讲闽南话的多,所以我觉得他八成会滞留在闽南一带,因为那里的语言和他的相通,他去到那里比较容易融入当地。”李教授看着李如慧续完水,没有停下讲述:“后来我通过宗教部门查找,根据通云大致的年龄和他是台湾人的情况,最后在福建小渔村的寺院找到了他;我一开始并不想与他见面,后来我想认认他,但不告诉他我是谁的后代,因为我不想让他知道我的家史。”
李如慧直直地问:“是因为恨吗?”
李教授摇摇头:“纠结于家仇无助获得更大利益。五年前我去那里采风,本来是想去到那里慢慢让通云讲出当年情况,可是后来发生了一点小误会,再加上学校这边有事让回,走得匆忙,便没能听得通云讲他和他的师傅到永祚寺的这段经历,那以后再没机会过去。”
李如慧终于忍不住问出那个问过宗镇磊的问题:“教授,既然您费那么大劲找到了通云,为什么不跟他直说您的爷爷跟他之间发生过的事?”
“我不愿意向通云透露我家史的原因,是担心他一旦知道我的家史,会使他对说出与‘金百合计划’有关的实情受到影响;有些人是不愿意别人知道他的历史的,特别是有历史的人。”李教授用双手向上梳了梳头发,继续解释道:“我因为与通云发生的误会不便再去了解,即便硬着头皮去了他肯定不会跟我讲历史,而我知道通云年事已高,必须去抢救资料,正好这个课题来了,也正好宗镇磊对‘金百合计划’有研究,所以这趟福建之行就非他莫属。”
李教授转向默声听着的宗镇磊:“我一直希望,通云的师傅参与过‘金百合计划’对永祚寺的行动。”见宗镇磊点头,李教授继续说道:“如果永祚寺列入过‘金百合计划’的调查,不管计划实施结果如何,都可以从被列入计划和他们开展行动的这些行为上,来证明永祚寺藏有重要的佛门宝物。”
宗镇磊听了,认真地说:“教授,您的这个思路对我很有启发。”
李如慧看了看宗镇磊,又有了一个新问题:“咱们的任务是找到永祚寺佛舍利子的来源,这与日本人寻宝的事好像不搭界?”
宗镇磊觉得李如慧没有理解李教授说的重点,说道:“要了解宝物的来源,首先必需确定此处有宝。教授刚才讲的,给了我一条新的思路,就是将通云的师傅走的路线结合执行‘金百合计划’一起看。”宗镇磊刚才听了教授的那番话后,明白了李教授的想法。“也就是说,既然‘金百合计划’是要收集最为珍贵的藏宝,对于担任行动执行者的人员来说,重要的任务就是根据他们的研究,找出结论所指向的顶级宝物,而通云的师傅就像是一只嗅物的猎犬,他走过的路就代表寻宝行动轨迹;从他到永祚寺前所参与行动的地方来看,确实一路有宝,因此推断他来到的永祚寺也应该有宝。”
“是这样的。”李教授起身,边踱步边说:“咱们课题研究实际上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定永祚寺里藏的舍利子,是特别珍贵的佛舍利子,而不是其他高僧的舍利子;二是确定其来源,并保证是来路正宗的佛门圣物;通云的师傅寻宝路线不会是凭空想象,他肯定做过研究;如果得知了他来此地的目的,就有可能找到通向课题答案的捷径。”
李如慧点点头:“这下我清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