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中间商赚差价-《农门女猎户种田发家史》


    第(1/3)页

    第396章  中间商赚差价

    进入十月份,天气已经转凉,薛家原来搭建的棚子已经不适合人们在这个季节居住。

    而番薯山周围村子的百姓家里,也住不下十几万人,所以原来的棚子必须要进行改造,别的先不说,至少得适合人们在冬季居住。

    不然,就算招到劳力,也无法安排他们的饭食住宿问题。

    可要改造成能住得下十多万人的住所,哪怕自家提供木材,哪怕建得再简陋,没个几十万两银子都不够。

    因此,薛家大部分银子,甚至是从郑家提前拿到的定金,也都投到这上面去了。

    可即使如此,这银子也不够付,还欠着不少呢。

    比如石材商、砖瓦商等物料商,薛家那是欠满了。

    好在对这些商人而言,薛家怎么说也是大主顾,而且如今也是家大业大的,不怕他们还不出来,也愿意让他们分期付银子。

    那人工费也欠着不少,即使是已经完成的项目,薛家也是隔一段日子才与他们结一次,理由么自然是这个数额太庞大,需要一定时间结算。

    别看薛家动辄十几万地招人干活,啥都搞得红红火火的,其实背后欠了一屁股债。

    接下来马上就又有了,洗番薯、烘制番薯渣,估摸着也就两日的功夫,做完也得付钱。

    只是在家里缺钱时,它就是一大笔银子。

    尤其是百姓们,他们都不识字,而工钱又不是按月算,而是按做工的工时,或是所做的任务量结算。

    至于番薯渣干,这玩意儿越新鲜越好,他们制好后留在家里也没用,当然是直接给郑家拉走。

    但百姓们就不好说了,他们看重的更多地是眼前的利益,辛辛苦苦做工换来的工钱若是拖得久了,人心多少会有些浮动。

    在番薯渣上确实挣得不多,不过这本来就是额外收入。

    番薯梗虽然有七万两千两银子的收入,但之前已经跟郑林楚拿了不少定金,就算交齐货,也收不了多少银子。

    如今有了这么一大笔银子,总算可以把欠的银子先还了。

    为啥商人们的钱也要急着还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