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一章 水泊周边的动静-《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第(2/3)页

    所以两三个月,才算大功告成。

    而传国玉玺仿制出

    来,梁山制定的计划得以继续。鼓上蚤时迁手痒难耐多时,得到命令再次行动……

    辽国地广人稀拥有大片草原,牛羊成群,严重过剩。这么说吧,光是草原上的马群对比辽国人口多。需求宋朝的茶叶,瓷器等物品。而宋朝恰好相反。所以两国民意上各种禁令,实际上闭眼睁眼。算是默认那些往返北地的商队顺带着贩卖牛羊。

    辽境有数百万汉人,也有商队来到宋朝境内做生意。驱赶牛羊贩卖,回去的时候带回大批茶叶瓷器。

    北地汉人萧明,从小父亲病故,家中贫困,却胆大心细,靠着往返辽,宋两国倒卖倒卖牛羊和茶叶药材,拥有了一支数十人的商队,也算小有名气。

    去年底,萧明驱赶大群牛羊入宋境,沿途贩卖到宋朝国都汴梁城。有幸见证二月份城外袭杀事件。于三月中旬,采购茶叶,瓷器,丝绸等返回北方。只要能够顺利抵达,又将是十数倍的高额利润。

    然而,商队离开汴梁城没多久便被人盯上。时常会发现有人尾随,或是队伍安营扎寨附近有人徘徊。尽管没有遭遇袭击,经验丰富的萧明却察觉不对。

    他们是前往北方的商队,货物都是茶叶陶瓷等。这些东西虽然多,但在宋朝境内不值钱。是不会被强人劫掠的,这么多年十多次,从未被人盯上。

    而这一趟却被人盯上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萧明不由自主的想起宋人这句

    话。所以意识到不对劲,尝试甩掉对方却无果更加警惕。严令避免单独外出,避免在荒山野岭过夜。尽量走人口密集的路线,又会进入村镇歇脚。哪怕多走路多花钱,也不给对方丝毫下手的机会。

    就这样,商队押送着数十车货物,一路前行多天有惊无险,并无异常。也没有在发现有人跟着。

    “估计对方是觉得没机会放弃了!”

    商队东家萧明是这样安慰自己的,庆幸自己经验丰富。却没有放松警惕,依旧严加约束队伍警惕前行。只要安然抵达北方,酬劳翻倍,来鼓舞士气。

    又行了两日,队伍进入刑州。

    一直没有发现有人跟踪,人人松了口气,队伍有所懈怠。然而,在路过一处森林的时候,异变突生。没有铜锣声,没有呼唤声,一大群人从森林中窜出来。拎着明晃晃的钢刀扑向商队,见人就杀。

    萧明见状暗道糟糕,完了,却仍然不甘心的大吼:“不要乱,不要慌,依托车辆抵挡,大声呼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