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五 收归东北-《逆宋》
第(3/3)页
群臣一同跪下:“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原只是让杨延平出兵教训一下乞乞长海和高句丽人,没想到一下子打出这么大的战果。
柴宗训急忙起身呼到:“杨延平何在。”
董遵诲答到:“回皇上,杨大人在殿外候旨。”
“传,快传。”柴宗训走下台阶,亲自出门去迎,正在大殿门口遇上杨延平。
“臣杨延平参见吾皇万岁。”杨延平要下跪,却被柴宗训扶住,他哈哈大笑到:“杨家将果然从未让朕失望,如此大功,朕都不知道该如何赏赐啦。”
“皇上谬赞,”杨延平忙到:“幸赖皇上洪福,三军用命,臣才侥幸得胜,安敢居功。”
“快随朕进殿说话。”柴宗训拉着杨延平的手,走进大殿。
群臣一道恭贺到:“恭喜杨大人,贺喜杨大人。”杨延平有些腼腆的朝一众同僚拱手致意。
柴宗训坐回龙床,开口问到:“杨卿,杨延辉当是几年前在龙源府失踪的四郎吧。”
“回皇上,是的,”杨延平也抑制不住高兴:“不期他不仅保住性命,竟还城了黑水勿吉部落的驸马,此次若非他出手相救,臣恐命丧乞乞长海之手。”
“好,好,”柴宗训拍手到:“待他回朝,朕自有重赏。”
有人欢喜,自然有人愁,愁的人自然要唱反调。工部尚书林彦升出班到:“皇上,黑水以南虽有大片土地,但此地苦寒,连勿吉人都不愿在此生存,恐这土地拿来也没甚用处。”
“皇上,”杨延平执礼到:“臣经营辽东时早有考虑,黑水以南虽是苦寒之地,但每年三月至九月与中原天气并无二致,此正是农作物生长时期,且此地黑土地竟异常适合农耕,长出的米粒要比中原大上许多。”
“倘能在此屯田,臣推算过,以辽东到黑水河这千里沃野,出产的粮食至少能养活一半中原人。”
林彦升冷笑一声:“杨大人也太夸大其词了吧。”
“杨卿一点也没夸大,此是朕亲眼所见,林卿家无事时真该多去外面走走。”柴宗训当然知道东北粮食基地:“便依杨卿之见,设法在此屯田。”
杨延平说到:“皇上,此地少灾,土地肥沃,只是屯田有一桩难题,一旦运送不及时,大雪封山便很难将粮食运出来。”
运粮食而已,这不是小问题?柴宗训笑到:“卿只管准备屯田,运粮的事,有朕来解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