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〇七 石人-《逆宋》


    第(2/3)页

    役工聚集惊动工部尚书林彦升,他赶到现场大喝:“尔等都不想要工钱了吗?”

    差役上前举手示意:“大人请看。”

    林彦升跟着念了一遍:“莫道石人一只眼,凿动运河天下反。”

    他低下头去,似在思索这句话的意思。

    “哎呀,不好。”林彦升一拍大腿:“这运河便不该开凿。”

    “当初众臣一致反对,皇上却一意孤行,这下坏了,莫不是这天下要变天了不成?”

    说到这里,林彦升转头看着役工:“尔等挖出这石人,等同造反,一律都要问罪。”

    老六慌忙与一群役工辩解:“大人,我等实是不知这石人是何意,也并无反意,请大人开恩。”

    “无反意怎会挖出这石人?”

    “与我等何干?这石人本就在此处。”一个役工大声辩解到。

    林彦升怒到:“是本在此处,还是尔等故意为之,跟本官回衙门一趟便知。”

    役工呼到:“倘跟你回去,怕是由不得我等了吧。”接着他站到高处大喝到:“兄弟们,此事本与我等无关,林大人偏指我等谋反,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我等不如先将这狗官扣住,反了吧。”

    另一役工跟着附和:“就是就是,有石人指引,且目下朝廷大军皆在辽境,究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哩。”

    先前役工又说到:“造反是死,不造反被这狗官拿去也是死,不如博一把,赢了封侯拜相世代显贵,输了也不亏。”

    一众役工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炎夏人虽极富反抗精神,但不是被逼得活不下去,谁会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

    譬如李自成,后人皆知其造反,却不知在造反之前,他经历了多少次活不下去。

    李自成本出身富家,但因为接二连三的旱灾蝗灾,导致他家也成了无产阶级。他放过羊,牧过马,后来终于吃上皇粮做了驿卒。

    在一次工作中,李自成丢了文书,恰好遇上崇祯裁撤驿站,他不被裁简直没天理。

    这时候西北一代便不太平,丢了饭碗的李自成该加入造反队伍了吧,但是他没有。

    他老老实实回到家中,准备务农,且不时反省自己为何那么不小心丢了文书。

    那个年代,灾害一年接着一年,种地等于饿死,各地造反的农民越来越多,李自成武艺高强,随便加入哪个队伍都会受欢迎。

    但他仍未造反,只是向富户艾举人借债继续种地度日。

    种地的收成根本还不了债,艾举人逼得很紧,李自成依然没有反。

    当时向艾举人借债的人很多,为了逼人还债,艾举人决心杀鸡儆猴,将李自成下入大狱准备害死。

    这个时候再不反抗就真的活不下去了,于是李自成杀了艾举人。

    手上有了人命案,又活不下去,这下该反了吧,但李自成仍然没有。他与侄子一起跑到边境当兵,试图卖命换一顿饱饭。

    这时候的大明早已腐败不堪,军队从上到下都在喝兵血,李自成不仅要卖命,还吃不上饱饭,身边还有一群境况差不多的帮手,但李自成仍是坚决未反。

    直到都城被后金围困,他们这群边军前往勤王,路上参将将所有军饷克扣,一分钱都不发。

    沿途的老百姓也是饿殍遍野,恳求衙门赈济。衙门不予理会,行将饿死的大头兵和老百姓一合计,杀了参将和县令,这才开始造反。

    之所以说这么多,就是想解释一句,从古至今各种起义虽多,却也不是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老百姓就会跟着你干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