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二 走马上任-《逆宋》
第(2/3)页
对于五个大字不识的匠人做官,冯平实在是意难平。虽然他也是蒙祖上恩荫,但好歹是真正考过科举的人。
这里又有一个题外话要说一下,这个时代的科举,分为进士科和明经科。
进士科,那是真真正正一路考取上来,有实料的人。
明经科是对既得利益的一种妥协,要简单很多,是为那些出身高官贵戚的人量身打造。
进士科出身的人,也许官职比明经科要低很多,但并不妨碍进士科鄙视明经科。
在有共同利益的情况下,科场出身集体鄙视武将或直接恩荫出身的官员。
但在内部,进士科一向是瞧不上明经科的。
不过冯平却不同,以他的出身,原本可以考明经科,但人家是正正经经进士出身。
五人的委任状上,有吏部和宰相的大印。
吏部虽是天官,但目前等着致仕的状态,啥事不管,冯平只能去找赵匡胤。
“眼下乡野村夫充斥朝堂,宰相为何不发一言,反倒助纣为虐加盖官印?”
赵匡胤在心中冷笑,知道冯平会来找他,心中早有准备。
要知道赵匡胤虽为宰辅,王爵,但只因出身行伍,虽有很多读书人依附于他,背地里却又不知有多少人在鄙视。
眼下正好转移火力,让那些圣眷正隆的工匠去怼一怼读书人,他就等在一旁看好戏,何乐而不为?
“冯学士,此为皇上圣旨,本王岂敢违逆?”
“圣旨?”冯平说到:“皇上治国方略若有偏差,身为宰辅理应死谏予以纠正,如何却不发一言盖了大印?”
这话就让赵匡胤不爽了,说得好像只有他冯平是忠臣,赵匡胤是在误国一样。
“冯学士,敢问偏差在哪?”
“倘朝堂充斥此等奇淫巧技之辈,不仅贻笑大方,还会鼓动更多人摒弃圣贤之书而去钻研奇淫巧技,长此以往,将贻害无穷。”
倘是语气平缓的探讨一下也就罢了,偏偏这一副高高在上质问的样子,令赵匡胤厌恶无比。
“冯学士之言差矣,自黄帝立炎夏族至今,倘没有那些匠人先贤为这些奇淫巧技前赴后继,想我炎夏故地今日还在茹毛饮血。所谓学而优则仕,读书识字优可为仕,奇淫巧技优一样可为仕。”
“譬如春秋之公输班,陶朱公《养鱼经》,汉之耿寿昌,北魏贾思勰,皆是巧技算数之集大成者,无一不造福百姓至今。不仅如此,本王以为,汉之张仲景华佗,唐之孙思邈,皆可入仕为官,与群臣一起坐而论天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