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五 亲征渤海-《逆宋》


    第(2/3)页

    现在科技不发达,国家要发展,要强盛,精壮劳动力是中流砥柱。

    潘惟德匆匆进宫:“皇上,大事不好。”

    作为潘仁美之子,军中长大的潘惟德一向沉稳,见他此番模样,柴宗训心下也有些紧张:“发生了何事?”

    “回皇上,”潘惟德说到:“杨延平与杨延辉受渤海王乞乞长海之邀,前往渤海国首府龙源商谈内附之事。怎知那乞乞长海居心叵测,竟引来辽兵捉拿杨氏兄弟,目下杨延平伤重被擒,杨延辉下落不明。”

    “什么?”柴宗训一拍桌案,站了起来:“即刻传旨江南刘光义,命其率水师出海,沿海岸线北上,朕要在登州上船,亲征渤海国。”

    一旁的赵德昭劝到:“皇上,目下辽东冰天雪地,并不适宜行军。”

    柴宗训喝到:“冰天雪地并非只针对王师,渤海军和辽军一样行军困难。但杨延平对朕忠心耿耿,又将幽云经营得有声有色,如此良臣落入敌手,朕怎能不救?”

    赵德昭说到:“辽人既是俘获杨延平,自会提出条件,届时皇上以条件交换即可,何须劳师动众?”

    柴宗训定定的问到:“小赵,倘是你此刻落入辽人手中,你是希望朕即刻便去救你,还是受尽屈辱折磨后,朕再以条件交换?”

    一句话说得赵德昭无言以对,柴宗训喝到:“潘惟德,还不去传旨,站在此处作甚?”

    潘惟德赶紧匆匆离去,柴宗训重重一顿,坐了下来:“都是朕害了杨氏兄弟,若非朕异想天开,不动干戈便要渤海内附,派遣杨延平前去,岂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皇上勿要自责,”赵德昭劝到:“怪只怪那乞乞长海背信弃义,两面三刀。”

    很快,杨延平被擒,以及皇上要御驾亲征的消息传遍朝野。

    先前已准备多时,北征的粮草早已堆满幽州和登州粮仓,只是这个季节,实在太不适合出征。

    兵部尚书何赟劝谏到:“皇上,目下只须等待数月,冰雪融化后我大军便可直抵辽境,然此时出征,且征调的是江南水师。江南一向温暖,军士如何耐得北方苦寒?”

    “朕已管不了那么多,”柴宗训一意孤行:“想到杨延平在辽人手上受尽折磨,朕就心如刀绞,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他营救回来。”

    何赟还欲再劝,赵德昭摆摆手:“何大人,皇上一向重情义,况杨大人这种栋梁之材岂能落入敌手?”

    这句话就说得很有意味了,好像是生怕杨延平投降一样。

    不过何赟倒没想那么多,只是退到了一旁。

    侍卫司都指挥使呼延赞匆匆的进宫,刚进皇城便大呼:“皇上,皇上。”

    太监万华听到呼声,匆匆出来制止到:“呼延大帅,这里可是皇城,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

    呼延赞急到:“本帅要见皇上。”

    “皇上在殿上呢,你且噤声,我带你去。”

    呼延赞进殿便跪下:“皇上,杨延平被擒,皇上为何调江南之兵,却不用侍卫司?侍卫司离辽境可比江南要近得多。”

    看到他这样子,柴宗训哭笑不得:“幽州有杨令公和曹彬呢,暂时用不上侍卫司。”

    “皇上,”呼延赞大呼到:“无论于公于私,臣都要救杨大郎,请皇上准臣随驾出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