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一 开运河-《逆宋》
第(3/3)页
现在有银行支撑,柴宗训胆子才大一些。况且他已下旨改了免役法,所有开凿运河民工,都将发放薪俸。
虽会造成小小通货膨胀,但于大局来讲,根本无碍。
不过很多事情,是因为他两世为人的学识,无法与朝臣解释,好在他有所准备。
“冯学士,目下我大周精锐陈兵北境,正是为抵御辽人,倘运河能就此凿通,江南漕粮可直接运抵幽州充为军需,如此将大大俭省沿途损耗。”
“区区幽州,不过屯兵十万,岂值开一条运河?”冯平执礼到:“请皇上三思。”
自从魏仁浦去世后,冯平俨然一副读书人楷模的样子。所谓文死谏,既是读书人楷模,当然是皇上一有风吹草动就得拼命规劝。
一众文臣跟着呼到:“臣等附议,请皇上三思。”
“朕早三思过了,区区幽州,当然不值开凿运河。”柴宗训说到:“但此运河沿途之大名府、鲁地、广陵、江南、吴越等地均可受益。况这些地方均是我大周粮仓,最为繁华之地,倘能就此连通,互通有无,必能使国力更上一层楼。”
“皇上,”冯平说到:“臣非是反对开凿运河,只是认为此时时机不对,当如宋王所言,积累上几年,待国力昌盛后再为之亦不晚。君不见强盛如隋,只因炀帝骄奢淫逸,流连于广陵美色而开凿运河,以至亡国?”
柴宗训淡淡到:“冯学士,你先时觉得朕不如唐太宗,朕不怪你,今日又拿朕与亡国之君相比,朕也不怪你。朕今日倒要与你好好议一议,这开通运河的好处。”
“第一,如今岭南与江南蓬勃发展,然道路却不通畅,不仅物产入汴梁附近不方便,倘一日江南岭南有变,若有运河,不是正好可以顺运河南下平乱?”
“第二,北境辽人,西北羌人、回鹘、吐蕃等强敌环伺,小小一座幽州的确不值开凿运河,但若能以幽州为根基,江南即鲁地这些产粮区漕粮直运幽州储存,随时支援云州、灵州,岂非比陆路辗转去往北境要方便得多?”
“第三,岭南江南大批物产,若要运往北方以及高句丽贸易,须得出海绕行,倘有一条运河自蓟州或登州出海,岂非大大降低转运成本?”
“第四,倘辽军有一日自某个山拗口偷袭幽州,长城失去屏障作用,若有一条运河载着王师北上抵御,与幽州守军前后夹击,定叫辽军有来无回。”
“另外,所谓国力昌盛之时,朕倒要问问,什么叫国力昌盛?冯学士也推隋之强盛,却不也亡了国?朕以为,所谓等一等,就是推卸责任之举。”
“似运河此等创举,须得一代人来肩负,卿等愿意自己的子孙来受此苦吗?”
众臣左右看了看,纷纷摇头。
柴宗训说到:“既是不愿子孙受苦,那我等这一辈人便要受苦。所谓水往下流,自己受苦总比看着子孙受苦强,那我等便忍一忍,勒紧腰带,让子孙后代安享繁荣昌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