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八 寻祖-《逆宋》
第(2/3)页
秦阿丹说到:“中原有句老话,亲兄弟明算账,两百多年不分开,这账怎么算?”
柴宗训笑到:“你要搞清楚这账是怎么算的,也就能搞懂中原历经战乱,却为什么只要战乱平息就能出现多个超级大都市的原因。”
陈烈钧接话到:“想此义门世家必是忠孝节义非常,否则两百多年,千余口,怎么过得下去?”
“想不想看看这一千余口是怎么一起过下去的?”柴宗训笑问到。
秦阿丹连忙答到:“想,当然想。”
“先去买上九十九个包子带着。”柴宗训继续笑到。
“为什么?”
“等一会你就知道。”
秦阿丹买了包子,四人一起进村,前行不远便是义门正宅。门楼前也有一副对联:孝义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一群黄犬似乎闻到秦阿丹背后的包子香,纷纷冲出来仰头汪汪大叫。
一老者拄拐出来喝止住黄犬后问到:“几位客人自何处来?是路过本村吗?”
“小生这厢有礼了,”柴宗训施了一礼:“我们是汴梁陈尚书升公的学生,我姓苏,听闻升公出身义门世家,特来寻访。”
“原来是汴梁来的贵客,”老者转身示意:“贵客里面请,我这便通知家中礼宾。”
几人穿过门楼,才看到义门正宅的庞大,屋宇连通足有几里,倘是走上一圈,不下十里路程。
正宅之后,隐约还能看到亭台楼阁,想必便是陈象升所说的书院碑廊等地方。
老者站在门楼前叫到:“老祖,汴梁有贵客到村,你去通知一下烈朝老祖。”
“老祖是什么?”初学中原话的玉黍没听过这个称呼。
秦阿丹迟疑一下:“祖爷爷吧。”
老者这么大年纪,他的祖爷爷得多老?
没想到出来的却是个年轻人,怀中还抱着个婴儿。
年轻人略微一礼:“义门世家陈烈勇,见过几位贵客。”
几人还了一礼,陈烈勇转身到:“你爷爷正在睡觉,你且看着一下,我这便带贵客去找烈朝兄长。”
“老祖尽管放心,”老者说到:“爷爷就交给我吧。”
老者小心翼翼的接过婴儿,玉黍诧异非常:“这个小婴儿,是老头儿的爷爷?怎么可能?”
陈烈钧淡淡接话到:“在中原,有个东西叫辈分,正因为辈分,才长幼有序。”
“我只觉得很好玩,”玉黍说到:“想想要是有个老头儿叫我祖奶奶,那得多有意思。”
陈烈钧正色到:“辈分岂能拿来玩笑。”
玉黍说到:“你又不是中原人。”
“可我的根在这里。”
“哦,”带路的陈烈勇接话到:“我原以为只有这位姑娘是胡人,公子与中原人面相无异,又说着中原话,怎地却不是中原人?”
陈烈钧说到:“家中原是中原人,三百多年前为避祸,举族迁去了苏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