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 新的战略-《逆宋》


    第(3/3)页

    “诸位请看,”慕容德丰走到舆图前:“三百多年前,炀帝杨广为控制江南,开凿了洛邑经临清到达幽州的‘永济渠’,后又开通洛邑到淮南的‘通济渠’,将黄河与淮河水运连通。”

    “后又修通江南运河,将洛邑至钱塘之间水运彻底连通,而广陵乃此段运河之名邑,便因此而富甲天下。”

    杨延定嫌他解释得太慢:“可这与幽州和江南有何联系?”

    慕容德丰说到:“当初征幽云之时,我便留意过山川地理,只需将幽州至淮南之间的天然河道湖泊凿通连接起来,便能连通江宁与幽州。同时又有杨广开凿之横向运河,届时出幽州右转长安,或是直下江南,都极为便利。”

    “便是岭南,亦可经大庾道由江州入长江,再转向幽州。东南西三方之财富、人气皆可向幽州靠拢。且幽州与蓟州之间原有运河,只需疏浚,就可自此入海,辐射海外。”

    “杨大人向皇上所献治理江南之策里不是包含鼓励经商么?若有一条连通南北之大运河,江南物产能源源不断运往北方,你这生意不是能越做越大?”

    杨延定仔细研究了一下舆图,忽地一拍大腿,大呼到:“皇上,臣此刻便奏请迁都。”

    慕容德丰所说的大运河对柴宗训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但此时是公元九百七十多年,能提出这样的战略,实属不易。

    且慕容德丰眼光超前,便容易犯下他的老毛病,做事有些不计后果。眼下刚刚收归江南和吴越,民心尚未安定,若此时开凿运河,增加百姓负担,很容易便激起民变。

    虽然这些年励精图治,国家有了些积累,但唐末以来挖的坑太大,还需要时间慢慢填上。

    柴宗训笑了笑:“不是说幽州在抗辽第一线,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么?”

    “皇上,”杨延定连忙说到:“臣曾读过一部名为《山海经》的典籍,按典籍所载,东到琉球,南至婆利、爪哇,西到西荒,北至苏武牧羊之北海,皆是我九州王土。臣以为,正该趁此时以幽州为基业,将辽人赶到北海之外,恢复我九州故土。”

    柴宗训在心中暗笑,果然‘穷则搁置争议,富则自古以来’是有传统的。

    “若运河凿通,皇上新造之火轮船正可游弋大江南北,而火炮却也是凿通运河时开山之利器,如今战事平定,正可利用上。”杨延定有些迫不及待。

    既是计划过定都幽州,且慕容德丰此时提出,那就无须隐瞒,柴宗训说到:“朕答应你,定会开通幽州至淮南运河。不过不是现在,须待你稳定江南民心,积蓄足够多的钱粮,此事方可成行。”

    “另外朕须叮嘱一句,迁都幽州之事,乃是未来数年乃至十年计划,为避免朝堂震动,眼下卿等须暂时保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

    “臣等遵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