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九 浮桥-《逆宋》


    第(3/3)页

    当先一位年轻将领喝到:“太尉莫要上当,长江宽达万丈,如何能造桥?”

    因曹翰、辅超等一干将领调任都察院,控鹤新军又提拔了一批年轻将领,开口说话的刘光义正是出征时才提拔的副将。

    “刘统领莫急,”曹彬说到:“且听樊先生把话说完。”

    樊若水倒也不说造桥方法,只打开《横江图说》:“太尉请看。”

    曹彬仔细审视,果然长江中下游所有曲折险要,均已载明。至采石矶一带,独注及水面阔狭,更加详细。

    曹彬喜到:“得此详图,江宁城在吾目中也。”遂命樊若水为右参赞大夫,留军前效用。

    “谢太尉,”樊若水说到:“太尉可派兵在此一带多斫巨竹备用,至采石一带搭桥渡江。”

    刘光义自是不信:“江水湍急,江面宽阔,对岸强敌虎视眈眈,巨竹扑满江中又如何?”

    曹彬说到:“刘统领,目下淮南已是不能渡江,不如顺流而下,到采石再说。”(这里要解释一个地理,文中淮南非现在的淮南,而是淮南十四州的统称。)

    在此滞留多日的控鹤新军终于拔营,顺江而下到了庐江。

    庐江与南唐池州隔江相望,自中原发兵之后一直饱受煎熬的池州守将戈产,眼见曹彬率大军至,以为会自此渡江,干脆便弃城逃跑。

    刘光义建议到:“太尉,既是戈产弃城,我等正可以自此渡江,从陆路攻向江宁。”

    曹彬指着沙盘说到:“池州去往江宁,沿途多丘陵,不利于行军,便依先前计划,到达采石。”

    不过既是戈产逃跑,曹彬仍派了一营人马前去接收池州。

    新军军纪严明是出了名的,将士们进城秋毫无犯,城中百姓纷纷宰牛备酒前来劳军。

    先前驻军淮南时,南唐守军驻徽州与新军隔江相望。如今见新军竟顺江而下,只得跟着拔营,哪知还是迟了一日,被接收池州的新军挡在半途。

    曹彬暂且不管,只继续快速顺江东去。

    到石排口时,樊若水以巨竹开始造浮桥,作为试办。

    三日之内浮桥便扎好,顺江移置采石,一直连到对岸,不差分毫。

    因周师几路出兵,南唐也只得分兵多处抵御。原以为抵御曹彬的一支军队可一直顺江与他对峙,谁知道池州守将戈产弃城逃跑后,这支部队便被隔在池州上游。

    而采石地形险要,南唐兵力已捉襟见肘,所以并未派兵看守。

    浮桥造好之后,曹彬命刘光义带着步兵先行渡江。

    到达对岸之后,刘光义由衷的赞到:“想不到渡过长江竟也有如履平地的一天,樊先生实在是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