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八 做船-《逆宋》


    第(2/3)页

    回朝之后,赵匡胤安排工部修复旧船,并令南方运送木头至汴梁,打造新的战船,至于以铁做船之事,他根本没放在心上。

    柴宗训想在皇宫内做个试验,从而说服赵匡胤魏仁浦这类顽固不化的人。不过这做船可不像打一把镰刀,有个炉子就行,皇宫内的确不太适合。

    就在此时,柴宗训接到工部造作局主事何辉的奏折。

    原来柴宗训与赵匡胤魏仁浦聊天的事,虽然他俩没当回事,但何辉却听者有意。虽然还未论证,但他提出一个观点:瓷片落入水中必沉,但若做成瓷瓶,却能浮在水面上。以此类比,铁片虽入水必沉,但做成船却不一定会沉下去。

    柴宗训大喜,当日只执着于铁船不会沉,却忘了找类比,他立即下旨:“速召何辉至文德殿。”

    何辉来到文德殿,柴宗训却发现是个老熟人,先前在荆南时的沔州知州,侍卫司副指挥使何赟的儿子。

    当日在沔州之时,何辉被燕云十三骑痛打却不还手,柴宗训还曾亲眼目睹他三天时间破数月积案。这个人有点东西,但因为无须拼搏便有高官厚禄,所以日常有些懒怠。

    “何卿家什么时候回的汴梁?”柴宗训笑到。

    何辉恭敬的执礼到:“回皇上,臣在荆南素有政声,恰遇造作局先主事致仕,臣便调回汴梁补其空缺。”

    柴宗训又笑到:“你在荆南素有政声?你可识得朕?”

    皇上皇后大闹荆南之事,何辉自然是记得的,他执礼到:“回皇上,据臣观察,我炎夏子民向来勤勉,无须官家催促,每个人都向往更好的生活。为官一任,最好的办法便是不打扰百姓,任其发展,不出数年,百姓自可富裕起来。”

    柴宗训想了想,好像还真是这样,相比起来,炎夏人中好吃懒做的比例比其他人要少得多。特别是王朝初建时,最好的办法便是不打扰百姓,任其自由发展,汉初至景帝之时的黄老治国就是这样。

    当然,以此为借口懒政是不对的,这时候柴宗训也不和他计较:“朕不与你论牧民之术,只问你需要多少时间,造作局可打造出一艘不沉的铁船?”

    何辉说到:“皇上,臣想过了,可先论证铁在水中不沉,如此打造一个大些的铁盆便可。只要朝中众同僚亲眼目睹铁不沉于水中,必不会再反对以铁治船,届时臣再命造作局日夜赶工,做出一艘不沉的铁船来。”

    这个方法倒可以,柴宗训点点头又问到:“你是如何想到以瓷瓶类比铁船的?”

    “回皇上,”何辉说到:“臣素日对造作、术数之学颇有研究,皇上当日提出以铁做船之后,臣如醍醐灌顶,回家便已试过,只是还未成功。”

    所以说人最怕就是吃多了没事干,像何辉不动脑筋就有高官厚禄,一天闲着总得琢磨点事情吧。

    柴宗训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你且先回去试验,需要什么尽管跟朕说,朕无有不准。”

    “皇上,”何辉说到:“造作局什么都不缺,只是臣还有个疑问,铁比木头要重得多,虽铁做战船必木头要耐用,但速度上却大有不如,如果被围攻,恐很难逃出。”

    柴宗训故作思虑的样子:“这些天朕也在考虑动力问题,你且先将不沉的铁船造出再说吧。且未成功之前暂不要声张,以免朝中众臣聒噪。”

    有了皇上的首肯,何辉回去便开干,先是以铁片拼接,但防漏做得不好,很快渗水沉了下去。

    接着便又用沙模制作整体,却还是因为太重而沉了下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