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全一直在认真观察齐帝的表情变化,这一抹欣喜之色很快就被他捕捉到了。 “这首诗源自荣州乡试的解元之手。”刘全躬身轻声说道。 齐帝政务繁忙,科举乃是国之大事,他会过问,但不会事无巨细到乡试考生的试卷内容。 但到了会试阶段,质量好的文章就会直接呈到齐帝面前,让他亲自过目。 不过,齐帝对这个荣州解元有印象。 谢威安当时强势的直接将林凡从不取提为解元,还只是口头说说,他也不是独断专行,当天他就将事情的原委和林凡的策论都派人呈给了齐帝,得到齐帝应允,才最后拍板定了,只是别人并不就知道后面的部分。 所以齐帝对荣州的解元并不是一无所知。 但是无论角度多与众不同,也只是能在帝王的眼中停留一个瞬间而易,毕竟只是解元,能不能进来大殿,真正的走进帝王的视线还不一定。 齐帝听到刘全的话只是微微点头,算是对荣州的解元又加深了一分印象。 后面还有两首。 齐帝的视线从诗的题目上扫过,脸上露出一抹轻蔑。 又是一首马屁诗。 袁宏义即将进京复职,当地学子肯定争相巴结他。 齐帝正想越过此诗,突然目光一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脸上的轻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赞许。 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写诗之人到底是不是巴结权贵的小人已经不重要了。 后面是一首闺怨词。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一定是一位新婚不久的妇人所作,齐帝虽看的闺怨词不多,但也承认,这首词写的不错。 刘全一直观察着齐帝,发现他已经看完了,赶紧双手又将诗词接了回来。 “陛下觉得这几首诗词如何啊?”刘全笑盈盈的问道。 “尚可。” 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是刘全知道,这已经是相当高的评价了。 他这次解闷的玩意儿算是找对了。 “搜罗这几首诗,你也废了不少心力吧。”齐帝虽坐着,但是声音却从居高临下的方向传来。 纸上的诗词有题画诗,有出自考场,有送别的,还有闺怨词,风格各异,题材也不同,但质量都不错,甚至比以前刘全给齐帝看的诗词都好,肯定要花费些功夫去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