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第264章 将在外,君命-《红楼之庶子无双》


    第(2/3)页

    因有贾政在一旁,宝玉不好与水溶多述衷肠,道,“精神依旧不济,大夫说还须将养些日子。”

    “我那里还有些好药材,明日让人给你送些来,看能有用得上的?”

    贾政又是一番道谢,水溶方才打住了与宝玉的话题,道,“适才,本侯说的话,还请放在心上。宁国侯乃是大忠大勇之辈,在辽东一战定局,朝中极为依赖,眼看有专宠之嫌,此乃好事,也未必一定是好事。自古富贵险中求,依我看,吾辈已经到了这烈火烹油的时候,一切当求一个稳字。

    无论如何,赦老爷乃是其生父,如此这般,恐将来难为史书所容,也难为世人所容!”

    贾政道,“此事与琮儿当没有关系!”

    水溶见话已至此,不好再多说,起身道,“既是已到了府上,还请容拜见老夫人,我母亲一向惦记,既来了,若不拜见一番,恐回去后要遭责罚!”

    贾政忙带着水溶去见贾母,他走在前面领路,而宝玉与水溶并肩而立,但见二人均是芝兰玉树般的人物,走在一起,原本应当有着赏心悦目之态,但此时,落在贾政的眼中,却是无比别扭。

    不知为何,适才书院山长写来的那份信,不停地在他的脑海里盘旋,看水溶与宝玉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含着狎昵。

    好容易,荣庆堂到了,因提前得到了通报,里头的女眷均已被屏退,唯留下了鸳鸯、琉璃等几个大丫头,帮忙上茶倒水。

    水溶给贾母行过礼,方才落座。

    若今日水溶还是郡王身份,贾母自是担不起这个礼,水溶不过是个侯爵了,荣国府落败,贾母的诰命还是随夫,水溶在她跟前也唯有执礼的份。

    想到自己降爵的由来,水溶心头甚是不快,道,“老太太还请节哀,赦老爷虽遭此不幸,也未必不是其所愿,昔年我与赦老爷往来,他为病所困,常常念叨生不如死,我等每每以老太太为宽解,方留其存生的念头。如今赦老爷虽已西去,老太太如此惦念悲伤,难免令其不安,还请老太太宽些心。”

    “我没什么不宽心的!”贾母听水溶一说,想起了贾赦这几年确实活得极为艰难,动辄气喘吁吁,生怕一口气上不来。

    以往,贾母总是怨怪贾赦不懂得保养身子,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后来,贾母又巴不得贾赦能够做这些事,也恨不得拿银子出来,能够让贾赦多娶几个小老婆在屋里。

    “这都是他自己造的孽,当初招惹那钟家的人,又养出这么个讨债的来,我又能怎么办?”贾母说着,落下泪来。

    水溶听得这话,放下心来,又安慰了两句,方才起身告辞,让宝玉送他出去。

    贾政送到了荣庆堂的门口,便住了脚步,看宝玉几乎与水溶肩并肩地走,哪里有步履艰难的样子,兴高采烈,说笑声隐隐传来,贾政心头涌起了一阵无力感。

    他虽久不管宝玉,但内心深处,依旧是割舍不断,巴不得从天而降一道天雷,将宝玉劈醒,好发功读书,将来一举高中。

    然而,这不过是个梦想罢了。

    荣庆堂里,水溶走后,原本躲在碧纱橱里的女眷们都出来了。

    适才,水溶在荣禧堂与贾政说的话,早有人一五一十地递给贾母听,她方才知道,贾琮不敢对贾赦动手,竟是不知道给皇上灌了什么迷魂汤,故而皇上才会命人动手。

    “我贾家不管如何,总是把他养大了的吧!”

    黛玉还未曾回去,听了这话,道,“老太太,究竟如何,总不能听人一面之词。老太太别忘了,北静侯爷家原是世袭罔替的郡王爵位,也因了那件事,降爵不说,还是降等袭爵,过不得两代人,说不定那爵位就没了。

    那北静侯爷心里头不定如何恨咱们,故意说这些话,挑拨离间也是有的。“

    王夫人在一旁道,“咱们也别笑话人家北静侯府,好歹还有个爵位在,咱们家可是只剩下老太太了!”

    王夫人这是算定了,老太太是将水溶的话听进去了,那便是,当初这事儿的引子乃是锦衣卫在城门口搜出了柳芳马车里的人犯。

    黛玉也心知这个道理,笑着道,“太太还请宽心些,用侯爷的话说,如今四处不宁,咱们武勋人家出身,要读书挣个功名不容易,要打仗挣个爵位并不难。

    不管是荣国府还是宁国府的爵位,可都是祖宗们一刀一枪挣来的,后世子孙不求有越祖之功,但有缵绪之责。眼下已是如此,况大老爷已经西去,再追究这些,又有何益?“

    黛玉是王夫人的晚辈,说这些其实有些不合适,但她同时也是族长夫人,品阶比王夫人不知道高哪里去了,是以,说这些话,倒也说得!

    王夫人怒道,“我何曾说过大老爷什么?琮哥儿媳妇是不是听错了?你既不承认大老爷的死与琮哥儿有关,可方才北静侯爷的那些话,又如何说?”

    “无论如何,我都不承认大老爷的事与侯爷有关,北静侯爷的话,我等都听到了,可以到皇上跟前去评评理去。

    依北静侯爷的意思,大老爷乃是因侯爷写了奏疏给皇上,大老爷才会殁了,其中的意思,难道说皇上是凶手,侯爷乃是背后指使的人不成?

    且不论别的,这岂不是成了君不君,臣不臣?岂有此理!“

    王夫人还要说,贾政已是怒道,“还说这些又有何益?”

    王夫人只好闭了嘴巴,到了这里,黛玉正好起身告辞,贾母也不再挽留,黛玉便领着惜春,还有丫鬟们回了东府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