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九州的蜂房洞府,竟然已经这么发达了。” 陈景不知道第几次重复观看,师父的个人游记。 里头只记载了三件事。 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 吃喝玩乐的同时,自然免不了记载当地的人文风土、衣食住行。 在九州腹地。 由于法术道法高度发展,生产力同样异常先进,并进一步决定了社会形态。 当道术运用到楼宇建设之后,如同地球现代那般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还有悬挂在高空,建设在云层苍穹之上的天空之城,飞天遁地的飞舟,普照大千的巨塔,背负奇观而行的异兽。 光看游记。 都好似在看什么赛博修仙传。 “难怪师父把这玩意塞在这么偏僻的旮旯角,还没有说明……” 陈景能领会一些云霆道人的用意。 留下这份信息,能让弟子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不因此坐井观天。 但又担心,这份信息会“乱人道心”。 尽管上面的描述很多都是只言片语。 然而管中窥豹,也能看出中原到底是多么的繁华,相比之下,青囊宗也就是个乡下土财主。 人都是向往更美好的生活的,这是本能。 比起慢慢的建设家乡,大部分更愿意直接选择加入——只要有这个条件。 当然,大部分人都没这个条件。 但不妨碍人心因此离散。 越是得不到,越是在自己的想象中美化那得不到的存在,继而扭曲贬低现有的东西。 从经济上。 外宗来的商品将被抬高到一种夸张的地位,本宗弟子收入大幅流出到外宗,使得宗门经济衰弱。 发展上,有天赋的修士更倾向于跳到更远大的平台上。 道术发展因此迟滞乃至停止,倒退也不是不可能。 文化上。 将会冒出来一大批“精神九州人”“精神圣地弟子”,对内无限批判,对外无脑吹捧…… 一来二去,强者虹吸,赢家通吃。 而弱者恒弱,翻身不能。 不过这些现象,其实没什么好指责的。 还是那句话,人总是向往更美好的生活。 说到底,豪族出身的弟子为什么要加入青囊宗,不就是因为在青囊宗比在豪族内的待遇好一些嘛。 有更好的地方,自然要人往高处走。 对此。 青囊宗也有对策,例如持续数代的封锁政策。 陈景也几乎听不到来自中原九州的信息。 虽然不是什么很好的政策,但它足够的有用。 直到现在。 或许是云霆道人看到了他对埋头种田的热爱,这才稍微漏了一点外面的信息。 “师父对我的信任,可算是信对人了。” 陈景的心境十分平静。 世界的繁华不是毫无代价,很多人,如果真的有机会身处其中,就会明白,霓虹光照射不到蜷缩在阴暗角落里的人。 真正的精彩,从来只有少部分人才能解锁体验。 陈景向来有逼数,他知道自己不是那少部分人,如今能出头,完全就是依赖外挂。 杂交书的发挥,又离不开青囊宗的支持。 反正他不相信,自己在中原腹地能使唤这么多人给自己种地,安宁府四周能随意开荒圈田。 到了外头,多半是个高级打工仔,别说混不混出头,混出头的过程免不了勾心斗角,费劲八叉的,哪有在这里当太子爷舒服。 “我不去见山,可以把山搬过来见我嘛……” 陈景放下玉筒。 他内心下定了决心。 这蜂房洞府,要建! 这千里之路,自己来慢慢走好了,这就是第一步。 规划蜂房洞府,既能提高灵植修士的生活质量,从而验证自身道途,也能积累道术经验,为以后打造自己的乐园做好铺垫。 此外。 蜂房洞府也是个很好的信号。 大兴土木,基建完备,更容易引来人才。 在问道学宫开设的背景下,下学宫、中学宫,将在未来几年后,持续培养出一大批身怀专业法术的修士。 这些修士修得神功,那肯定是要出来当牛马赚灵石的。 第(1/3)页